点击任何区域关闭
工作自然离不开办公场所,它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每天必去之地。去掉睡觉与通勤路上所花费的时间,办公室是上班族一天之中呆的最久的地方了。
办公场所的变化与发展与科技、经济、社会文化密切相关,这一方天地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缩影,同时是整个世界近现代文明的缩影,伴随城市发展,见证历史。今天,帝纳带您一起回顾中国写字楼演变史,看时代新篇章如何续写?
60年代 首现写字楼定义
1971年,全球首现写字楼定义,而在那之前,中国写字楼的雏形在60年代便已出现,承载着60后一代人集体记忆符号的板式筒子楼,走廊两侧一字排开的办公室,各自独立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业务单元,洋溢着搪瓷杯清脆的碰撞声。
70年代 简单小高层
随着中国经济的慢慢起步,众多外企纷纷进入中国,对写字楼的需求开始出现。70年代的写字楼类似酒店,8- 11层的高度,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。
80年代 写字楼概念逐渐成型
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来袭,商住两用类产品大量涌现。上班族渐渐集中,对于办公场所的要求也慢慢提高。开始在写字楼中增加相应的功能设施,比如集中的卫生间、开水间、餐厅等,写字楼的概念逐渐成形,初级的写字楼出现了。
90年代 城市标志性建筑
90年代初写字楼逐渐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,这时的写字楼配套设施已经趋向完善,在提升自身硬件配套的同时开始考虑客户的贴身需求,写字楼进入市场成熟化阶段。
21世纪 商务综合体应运而生
21世纪,随着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,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。人们开始重视商务形象的彰显,对写字楼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,办公空间更开放式更综合性,无论是在区位交通、环境配套、升值潜力等各个方面,都希望有新的体验。于是,商务综合体应运而生。
临港●陆家嘴广场 谱写临港写字楼时代新篇章
帝纳国际合作项目临港●陆家嘴广场写字楼,全玻璃幕墙的外立面,满足360°观景需求,是办公室也是观景台。忙里偷闲,泡一杯清茶站在落地窗前,仰望万里蓝天白云,俯瞰广阔滴水湖风光,心情豁然开朗。 下班后相约三两同事沿湖漫步,置身湖滨美景中,工作烦恼一扫而空。惬意办公环境,谱写临港写字楼时代新篇章。
写字楼--成就时代的繁华
现代写字楼为企业提供不可或缺的办公空间,汇聚城市资源,以较小的投入释放出无可比拟的价值。因此,写字楼,成就时代的繁华。